火柴 match
是種利用劇烈的氧化還原化學反應,瞬間產生高溫進而燃燒可燃物的工具。
台灣話叫做"番仔火"
是人類歷史上工業革命後的產品。
在史料上,古時候除了使用火鐮火石取火之外,
十一世紀的中國南北朝時期就有發明作為引火的火柴,
以木棒沾取硫磺等化學物質,由打火石的火花來點燃木棒,
作為引火使用,稱為"火寸條"。
在近代歷史上,十九世紀初的歐洲人以木柴與硫磺等化學物質接觸,
其產生化學反應而燃燒的方式來實驗,開啟了研發火柴的歷程。
當時的強盛國--法國人、英國人陸續找出以黃磷等物質燃起易燃物的方式點火。
英國人更研發出混和化學物質的木桿與砂紙摩擦取火的摩擦火柴,
這些歷程逐漸形成十九世紀歐洲各國火柴工業的開始。
由於黃磷或白磷有較高的毒性,點燃瞬間產生的氣體,常造成火柴工廠工人的健康問題,
在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倫敦火柴工廠,有著名的"東倫敦火柴女工抗爭事件",
便是工廠為了節省成本,持續以各國禁用的白磷為原料來製作火柴而引發的勞資事件。
▼ 十九世紀英國倫敦火柴工廠榮景,以婦女與小孩為主要勞動力,而後由引發火柴女工權益抗爭事件。
隨著不斷的改良與研發,
在十九世紀中期便已經開始推廣"安全無毒火柴",以紅磷取代了黃磷、白磷等有毒物質。
於十九世紀末,法國化學家研發出的三硫化二磷,開始形成安全火柴低毒性原料的使用。
而現代火柴,火柴頭含有氯酸鉀和硫磺等,不同公司有不同配方,用來摩擦的磷皮是紅磷居多。
使用起來穩定、安全,也很方便。
近代的火柴工業更發展出防水防風火柴、無梗火柴、彩色火柴、煙霧火柴、信號火柴等等產品。
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中,火柴同樣是重要的民生用品。
農家用大灶生火煮飯、燒熱水洗澡、祭祀燃香、點燃照明油燈蠟燭、田間耕作燒稻草增加草木灰....
離不開火柴的使用,是當時最便利的取火工具,也是家家戶戶必需品。
早年台灣許多火柴工廠,資料上記載著民國60年代台灣有到68家工廠的紀錄,
60年代可說是火柴業的榮景時代。
但在民國70年代,隨著瓦斯打火機的普及,火柴已逐漸被打火機取代。
台灣的火柴同業公會也於民國77年宣布解散,現今已無製造營運的廠家了。
▼ 台灣火柴博物館蔣老師蒐藏的台灣火柴,有幾款是幼時記憶有使用過的火柴。(圖片來源: 台灣火柴博物館FB 蔣老師蒐藏)
▼ 不安全火柴,火柴頭已經有磷的成分,
能在各種材質表面摩擦即能點燃,不需要借助火柴盒上的磷紙摩擦,
這可是著名影集 馬蓋先 MacGyver 的必備求生工具呢。
但這類產品在台灣市場太小,坊間已經不容易找到了,
所以見到有在販售時別客氣,趕緊多囤幾盒。
▼市面上也有販售這種防風防水火柴,浸蠟與易燃物質,
整根火柴能防水並且遇水後也能輕易點燃,更能防風。
置於防水盒中能作為緊急求生使用。
這類產品也能自己DIY製作,火柴以蠟油、指甲油或膠帶封住火柴,
然後找個密封盒,如底片盒(糟糕~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東西)或小的密封罐收好即可。
▼ 訪間有一些流行商品的萬次火柴,如同打火機一般,
中空金屬桿塞入棉絮吸附油料(煤油或去漬油),
如同在點火柴一樣的動作,以金屬摩擦打火棒便能產生火花點燃油料。
這類產品有各種現代造型,如管狀、酒壺、子彈等等,款式非常多。
▼ 子彈造型萬次火柴,記得以前高中時有買過一支,不過已經不知道丟哪去了@@~~
身為山野愛好者,肯定是要懂得使用火柴。
而火柴的使用也有些小技巧,
尤其是在山野活動或童軍訓練時,在有限的火柴下必須把火生起來,
兼顧著手持姿勢、點燃力道、防風護火,以順利完成生火大業。
劃火柴點燃力道要小心的控制,
初學者手持火柴棒劃過火柴盒時,常會用力過猛而劃斷火柴棒。
當看著火柴頭摩擦磷片的點燃瞬間,激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會讓木桿燃起,
此時防止風吹熄最是關鍵,很多初學者在劃起火苗就往柴堆裡放,往往很快就被風給吹滅了。
因此,劃起火苗後便要注意防風護火。
用雙手掌圍住燃起的火苗,讓火柴桿不受風的影響而順利燃燒,
最好確認火柴桿前端已經燃起了,再放入柴堆中進行生火,
這樣便能順利且有效率的進行生火~
▼ 劃起火柴後,要注意風的流動,守護好燃起的火苗。
火柴的保存同樣是野外活動中的技巧,
如同許多的山野、登山訓練,防潮肯定是重要的工作。
而火柴如何防潮?
其實簡單用個密封袋、密封盒裝起來也就不容易受潮浸水了。
若要更進一步的鑽研,就是製作防水火柴。再另文介紹防水火柴製作方式。
----------------後記-------------------
在野外活動,我反而沒在帶"賴打"(打火機),
多會攜帶打火棒以及火柴。
當然隨著火柴產業在台灣的式微,
火柴在市場上已被打火機取代,所以是越來越難買到了。
而山野間當然也有火柴與打火機的論戰,
諸如一次性打火機塑料造成環境汙染,火柴桿砍樹木等等評論,
一次性塑料的汙染嚴重性較高,若使用打火機最好挑選可重複使用為宜。
不過我個人覺得火柴在山野的使用比打火機好玩多了~
有著許多山野人會懂的生活細節與技巧,
"善用資源"
因為資源有限,你才會珍惜手邊的物資。
喝的水、吃的食物,有好好的分配與估算;
攜帶剛好夠用的裝備;
抵達營地檢視周邊有限的柴火,燃起剛好夠用的火而非熊熊烈火;
用一根火柴就必須把營火燃起,取決於自己生火架柴準備好了嗎?
用一根火柴把蠟燭燃起,你的點火技巧純熟了嗎?
這一切的山野生活細節,看似簡單,卻又充滿智慧,
我想是每位山野人都會感同身受的~
最後~
火柴的出現,是人類為了"生火"而逐步衍伸出相關的科學、工業發展,
火柴的興及衰,更象徵著人類文化演進的驅力。
如此偉大的文化,值得讓愛好山野的你我在野地中延續它的能量與光芒~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