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re piston
活塞取火法
一種運用空氣瞬間壓縮產生高溫的物理原理
高溫點燃炭布等火絨而形成火種
進一步用來生火
最早的記載為西元1745年義大利人在製造空氣來福槍時
無意間發現空氣槍的金屬泵管中的木塊有燒焦的痕跡
而後在十九世紀初才開始有 fire piston 火活塞的專利,運用空氣壓縮點燃金屬管中的火藥槍
這樣的發明甚至促成十九世紀末的柴油引擎的概念。
然而在東南亞洲同樣有類似的紀錄,甚至更早於十九世紀
普遍在緬甸,泰國、老撾、馬來半島、菲律賓、婆羅洲、蘇門答臘、爪哇島、爪哇以東的一些島嶼和馬達加斯加,都有同樣的取火工具。
與西方的金屬管製活塞不同,東南亞的活塞多由當地材料,如: 竹子、木頭、象牙、骨頭和動物角等構成。
比較明顯的區別為,東南亞的fire piston主要是用來取火使用,有別於歐洲國家的空氣槍。
活塞取火可說是一種劃時代的生火方法
手邊這組為現代式的活塞取火工具
使用金屬管作為泵,外部以木頭為造型
木頭初步削切後再慢慢塑型跟上漆。
金屬管靠近端點用O型橡皮圈作為氣密塞
端點凹槽可放置炭布。
由於活塞取火並非是依靠摩擦力生熱的方式取火
因此,在體力不足的狀況之下是能輕易完成的
一般使用鑽木取火等摩擦生熱的取火方法,確實是需要體力跟技巧的阿..
不過話說回來,
在操作活塞取火 fire piston 仍然需要一點小技巧~
取適量炭布塞入泵端凹槽中,將之固定
在金屬管中可塗上黃油、凡士林...等,增加橡皮圈的潤滑
準備好之後,便可將金屬管套入,用力加壓到底然後抽出,
空氣瞬間壓縮所產生的爆炸能量,可以輕易地將炭布點燃
通常一次兩次也就可以點燃炭布了
如果試幾次還是沒成功,可以再反覆檢查炭布填塞狀況以及橡皮潤滑問題
點燃炭布後,再將火種用細枝或刀片移入火絨,便可順利升起火來~
延伸閱讀